本网讯 4月28日,高湖社区活动中心内欢声笑语不断。工商管理学院“萤火青年”志愿服务队携手高湖社区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凝艺韵”传统文化体验日活动。这场跨越年龄的匠心对话,不仅让37位银龄老人体验了非遗手作的乐趣,更在代际互动中架起文化传承的桥梁。
活动伊始,分团委书记王博带领萤火青年有条不紊地进行拍摄现场的搭建工作,他们将多件材料分装成“古韵材料包”:缠着金线的扭扭棒在竹编篮里泛着柔光,十二色超轻黏土旁躺着团扇模具,京胡曲谱打印成脸谱制作指南……“张奶奶眼神不好,要把材料编号贴在桌上”“李爷爷喜欢京剧,给他准备深色黏土”。志愿者们对照着社区提供的老人档案,为每位参与者定制专属工具箱。
在“巧手扭道具,镜头定瞬间”扭扭棒DIY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扭扭棒制作技巧,老人们围坐一圈,好奇的目光紧紧跟随。“这小棍子还能变出花来?”72岁的王秀兰老人拿起扭扭棒时满眼疑惑。志愿者小陈笑着演示:“您看,先绕个圈当花心,再卷五片花瓣……”跟随着志愿者的步骤,老人布满皱纹的手指灵巧翻动,竟真将粉蓝相间的扭扭棒变成了朵朵小花。“我年轻时在绸缎庄做盘扣,这手法倒像旧时光回来了!”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老人们纷纷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扭”出喜欢的图案。不一会儿,形态各异、充满创意的扭扭棒作品便在他们手中诞生了。
黏土团扇区飘着淡淡艾草香。81岁的李建军爷爷正用镊子将黏土花瓣贴在扇面上:“这颜色要像《贵妃醉酒》里的霞帔才好看。”志愿者小周蹲在旁边边学习边调色:“爷爷您看,我在胭脂红里掺点赭石,是不是更像戏服?”当老人颤巍巍完成最后一笔点翠,扇面上的凤凰仿佛要振翅欲飞。
年过七旬的张奶奶手捧团扇,脸上洋溢着幸福自豪的笑容,开心地说“这活动不仅让我们能当一回艺术家,还能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手工制作结束后,志愿者还为社区老人拍摄了属于个人的独特艺术照,并现场打印装框送给她们。一位奶奶感叹道:“这是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看着照片感觉自己都年轻了好几岁。”
当暮年与青春在传统文化中相遇,岁月便不再是单行道,而是生生不息的传承之路。这场以手作之名、行传承之实的相遇,不仅为社区文化生活注入清泉,更在青年与老者心间架起桥梁——当大学生在老人指导下完成人生第一幅剪纸,当银龄族在志愿者陪伴下重拾年轻时的艺术梦,文化传承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本次活动,工商管理学院“萤火青年”志愿者们不仅与高湖社区的老人们一同体验了艺术与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同时,他们也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关爱,为社区文化建设增添了一抹绚丽色彩。
(工商管理学院供稿)
(初审、初校 卢蕾雅)